2016-10-07 | 【商品測試心得】《我的老5D一代與EF定焦鏡的邂逅》24mm F2.8 IS + 50mm F1.8 STM |
---|
5D從一代到近期發表四代的這十一年間,數位單眼相機在功能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自動對焦精度/速度、高速連拍、高感光度雜訊抑制等,5D家族可以說是這個世代單眼相機的代表機型之一,從各代5D也能看出整個數位單眼世代的演變。
2005年8月22日這天,Canon發表了劃時代的數位單眼全片幅相機"Canon EOS 5D",當年為平價數位全片幅相機的先驅者,畫素一千二百萬。
2008年9月17日 發表 “Canon EOS 5D Mark II”,全世界首台具備錄影功能的全幅數位單眼相機,使用新一代DIGIC 4 影像處理器,強化高感光度雜訊抑制能力,畫素二千一百萬。
2012年3月2日 發表 “Canon EOS 5D Mark III”,改善一直為人詬病的自動對焦系統,萬年9點對焦>>提升至61點搭配每秒6FPS連拍(5D II 為3.9FPS)。
2016年8月25日發表 ”Canon EOS 5D Mark IV”,三千萬畫素、原生ISO 100~32000可延伸50~102400,相位對焦支援最低來到 -3EV ; LiveView 為 -4EV,內建WIFI傳輸功能,加入4K攝錄每秒30P,5D四代幾乎可說是完全體,知名評測網站DxO感光元件的測試綜合評比給了”5D IV”91分,成為史上第一次破90分的Canon單眼相機。
登塄~你沒看錯~ 這次的主角不是5D IV而是老5D一代,搭配了兩顆EF定焦鏡:
EF 24mm F2.8 USM IS
EF 50mm F1.8 STM
這兩顆鏡頭其實都不是新鏡頭,距發表日期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但是對老5D來說仍是新到不行阿XD
朋友偶爾會問我為什麼不換台新一點的相機?而且5D各方面的規格與現行的相機比較的話,真的是只有"簡陋"兩個字可以形容,23萬像素LCD螢幕(手機都一百多萬了),相片在螢幕中怎麼放大看不管有沒有準焦都是糊的,萬年九點自動對焦只是表面上好看的,其實真正自動對焦準的只有中央對焦點XD,沒有Live View功能取景只能使用觀景器,好在反光鏡已經強化過了,不然拍照隨時會有噴對焦屏的可能(只要是5D同好都知道的功能),隨便舉例就有一堆問題可以嫌的相機,為什麼不換機呢?因為我愛5D的發色,雖然嫌它功能爛嫌的要死,但是每次出遊回來從電腦上看到它拍出來的照片,我就打消換機的念頭了!
鏡頭介紹:
"EF 24mm F2.8 USM IS"
平常一機一鏡出門時我最常搭配的鏡頭,24mm以定焦鏡來說是一個可拍攝題材較多元的焦段,由於視角在一個廣又還不到超廣的狀態,拍特寫的話則是靠自己的雙腳盡可能壓近去拍,對近對焦距離20cm以定焦鏡來說算是近的。因為鏡頭特性的關係,在沒有其他鏡頭支援的情況下,想拍景的時候如果覺得畫面不夠廣就盡可能的往後退直到退無可退為止,以大部份的拍攝狀況來說,24mm是足夠應付一般生活題材,對超廣角鏡邊角變形嚴重無法接受的人來說,24mm只要在較高的水平狀況下拍攝,邊角變形的問題相對不會那麼的明顯,尤其是拍攝建築等線條感較強烈的題材,24mm會是一個比較簡單好入手的選擇。
"EF 50mm F1.8 STM"
是Canon繼50mm F1.8 II 後改良採用STM步進馬達,改善自動對焦產生的噪音及提升對焦順暢度,50mm的視角相當於人的單眼視角(人眼約40mm),拍人像特寫或使用F1.8大光圈可以很容易的拍出淺景深,號稱Canon窮人三寶鏡頭之首,全幅鏡不用四張小朋友的價格,高CP值絕對是購買的主要原因之一。
24mm與50mm在相同構圖下所拍出的淺景深效果24mm往往是不足的,50mm焦段搭配F1.8的大光圈正好可以彌補24mmF2.8 焦長及光圈不夠導致畫面淺景深不夠明顯的缺點,加上兩顆鏡頭都相當輕便,24mm F2.8(280g) 50mm F1.8(160g),加起來440g只有EF 24-70mm F2.8 II 約一半多的重量(805g),對於出遊常常要抱小孩的我來說,重量能輕一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也有朋友常虧我不要拿全幅機不就得了?或者用手機拍不就輕鬆了?這部份我只能說,當初選擇買全幅就是為了要拍出讓自己滿意的照片,至於照片是否讓自己滿意因人而異,而用全幅機一樣能有輕便鏡頭可以選擇,只是無法與片幅機型相比罷了,如:APS-C、M4/3等,另外全幅能夠更輕便的選擇還有近期很火的SONY A7系列,可惜它沒早幾年出來,不然我可能就買它了XD。
最後一個理由就是兩顆鏡頭價格以原廠鏡來說,價格不算太高,EF 24mm F2.8許多同好常笑我明明貼個幾張小朋友就可以買Sigma Art 24mm F1.4神鏡了,而我偏偏要選原廠24mm光圈還只有F2.8,只能說因為重量的關係Bigma(戲稱)我真的是買不下去Art 24mm F1.4(665g)是24mm F2.8兩倍以上的重量,而且24mm F2.8附加的IS光學防手震功能,原廠號稱能降低四級快門,我實際使用大概能降三級以上安全快門,已稍微能彌補低光拍攝時安全快門不足的問題,而大光圈部份也有50mm F1.8對我來說夠用了,加上預算問題以Sigma Art 24mm F1.4 的價格我可以買到原廠24mm,50mm兩個焦段鏡頭我就完全不考慮其他問題了!
抱歉前面廢話太多了,趕緊來看看老5D搭配這兩顆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吧,以下照片皆使用JPG直出,相機色彩配置為"人像"僅微調曝光值。
先來看看 EF 24mm F2.8 IS USM 的表現
景物類:
24mm的視角相當適合隨機拍攝,在遊覽車行進時看到窗外有想拍的畫面直接拿起來就對了
拍攝室內建築不太需要擔心視角不夠廣
拍風景絕不成問題
好家在出國渡假有帶24mm
渡假時無憂無慮的拍照真是享受
低光源手持拍照降個1,2級快門拍照也不是什麼難事 F2.8 1/13 ISO 800
最近對焦距離20cm,拍特寫盡量壓近拍就對了,再次挑戰手持慢快門,防手震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F2.8 1/4 ISO 800
喜歡美食攝影的朋友,24mm 好鏡一枚千萬不要錯過了!
很多人普遍都有的疑問,拍攝星空真的一定要用到F1.4 大光圈?答案是有更好,但是不代表F2.8就不能拍。F2.8 30S ISO 800
我喜歡用24mm來拍攝兒童人像,因為小孩子身體小我可以更近距離拍到全身,並且營造出些微的淺景深。
由於F2.8光圈不夠大的緣故,仍然可以清楚看到背景內容,不至於出國渡假背景糊到沒人知道你去渡假XD
我也喜歡用24mm來紀錄我的生活點滴,出現一個難得的畫面時,就是拿起來放在觀景器前,看一下構圖沒問題喀嚓下去就對了。
由於24mm偏廣的特性,很適合拿來拍紀錄性質的側拍照片。
缺點是太廣不必要的雜物也容易跟著入鏡
再來看50mm F1.8 STM
50mm窄視角的特性,構圖上很容易就能抓到特寫或重點。
50mm鏡頭特性是不易變形,所以直幅橫幅主體要放哪邊都可以。
50mm加上F1.8 就算背景距離主體不夠遠,仍然足夠將背景虛化。
用50mm拍攝半身內的人像,背景的虛化會更明顯,能更進一步突顯主題。
50mm F1.8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二線性散景,遇到支條狀繁多的背景容易變得更雜亂,干擾了主體。
新型"STM"馬達真的提升了自動對焦速度,讓我用老5D動態抓拍提高了成功率。
對近對焦距離較上代更佳提升為"35cm",帶著50mm上館子拍美食既輕鬆又享受。
50mm F1.8 STM是我最常推薦的入門定焦鏡,24mm則是玩定焦鏡玩到已經不太常用變焦鏡時候,會建議用廣角一點(約24mm~35mm)的定焦鏡來當作主力,並搭配一隻標準定焦鏡(約50mm~85mm)來亙補焦段不足。
我喜歡帶著24mm 50mm 跟我的老5D隨時準備好紀錄各種事物,在沒有特別工作需求的狀況,應付一般生活攝影絕對難不倒它們!
很多人覺得使用定焦鏡拍照是一種麻煩!因為要自己走動來構圖。我倒認為常用定焦鏡反而能夠訓練自己的構圖能力,習慣後也能進一步幫助自己了解不同鏡頭的特性及優缺點,而且使用定焦鏡才有機會體驗到輕巧的鏡頭,現在這個強調高畫質的時代,想要輕便的變焦鏡又要有大光圈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才是我選擇定焦鏡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你玩全幅機覺得鏡頭太重無法負荷了,試著拿下那顆笨重的24-70mm F2.8 大塊頭,換上一顆輕巧的定焦鏡重新享受攝影的樂趣吧~